圖片展示

中遠海控儼然稱王,中國船舶駛向何方?

瀏覽: 發表時間:2021-12-17 10:23:32
周期股的熱度已逐漸退散,航運周期***中遠海控也風光多時,而其上遊造船行業龍頭中國船舶雖也作為周期股,漲幅卻剛脫離底部,僅是曆史***點的六分之一,是滄海遺珠還是物有所值?
本文將從中國造船文化、造船地位,中國船舶公司本身,以及造船大周期角度進行討論,力求客觀***。
一、船舶大國的崛起
1、曾國藩、李鴻章與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文化積澱
2、新中國軍民船舶崢嶸歲月
3、頂梁柱中國船舶是怎樣鑄成的
二、造船周期十年大景氣度向好
1、曆史造船周期的複盤與思考
2、供給端出清十餘年,全球產能集中化
3、需求端三叉戟,新簽訂單量有望翻倍
4、對中國船舶未來的幾點展望
01船舶大國的崛起
1、曾國藩、李鴻章與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文化積澱
在洋務運動剛興起的19世紀60年代,恰逢太平天國與撚軍起義後期,李鴻章於1862和1863年創辦的上海洋炮局、蘇州洋炮局等製造洋槍洋炮,為清朝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戰爭形勢雖然逐漸明朗,但中華大地依然內憂外患,列強虎視眈眈。因而李鴻章對洋務派較為同情並實際支持,自己也在繼續仿製洋槍洋炮、求洋法、習洋器的基礎上,注重海軍建設,私下派丁日昌尋找辦廠造船的機會。
1865年,丁日昌訪得上海虹口美商旗記鐵廠,旗記鐵廠不僅能造槍炮,而且有製造輪船的功底,非常符合李鴻章的要求。
在征求總理衙門同意後,1865年9月,由曾國藩規劃,李鴻章操辦,耗費白銀六萬兩買下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記鐵廠,並合並了丁日昌、韓殿甲的洋炮局,正式成立大型新式軍工廠、造船廠、洋務企業“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圖片
1868年,曾國藩從洋稅中提取一成作為專款,抽調了曾在安慶軍械所內以手工製成木殼輪船的徐壽、華蘅芳等人,改裝國外舊機器,成功下水江南機器製造總局製造的***艘木質輪船“恬吉”號,振奮了軍心民心。
之後,江南機器製造總局不斷發展擴張,到19世紀末,建有十幾個分廠,擁有自己的碼頭、車間和試驗場地,廠房樓宅2580間,人員3600人,大小機床360台,鍋爐31座。江南製造局一年就可以製造子彈9萬發、地雷200枚、槍支2000支,幾乎支持著整個大清王朝所有陸海軍裝備和彈藥供需,一度成為全東亞***的兵工廠,開創了中國軍事、工業史上的多項***,並援助建設了***支海軍——北洋艦隊。
此外,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還在工廠下麵開設技術學校、翻譯館、廣方言館等文化教育機構,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培養了一大批近代技術人才和科學家。
甲午戰爭失敗後,江南製造總局經費短缺,船塢長期荒廢。1905年3月,兩江總督周馥將船塢從江南製造總局中劃分出來,成立江南船塢,劃歸清廷海軍部,還麵向市場實行商務化經營,自負盈虧,而江南製造總局則專心製造軍火,史稱“局塢分家”。
辛亥革命槍響,江南船塢改名江南造船所,在開明的商務化經營和管理下,江南造船所發展迅速,甚至在1918年拿下美國的4艘萬噸巨輪訂單,總價780萬美元,僅用4年便竣工下水,航速達到每小時13海裏,超過美方要求,江南造船所由此名聲大震。那個時期的十四年間,江南造船所產量穩步推進,共計建造了船舶369艘。
1927年,江南造船所歸屬南京國民政府,改稱海軍江南造船所,1949年,陳毅正式接管船塢,1953年,江南造船所改名為乐玩彩票***為熟知的江南造船廠。
江南造船廠在1865年到1949年近百年波瀾壯闊的曆史長河中,因***危難而生,曆經民族坎坷,見證中國船舶工業發展。更具意義的是,江南造船廠為新中國的造船大國崛起奠定了基礎,也成為本文的探究標的公司中國船舶的主力船廠。
從文化上思考,李鴻章同一時期創立的另一個洋務企業輪船招商局,在衍生百年後的1987年,發起成立了招商銀行,1988年,又與中國工商銀行發起成立平安保險公司,相當於孕育了目前中國極富盛名的兩大金融巨子。而同為李中堂代表企業的江南造船廠,深厚的文化積澱又是否會在將來迸發超乎想象的能量呢?
2、新中國軍民船舶崢嶸歲月
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軍事管製委員會主任陳毅、副主任粟裕正式宣布接管江南造船所,這家曆久彌堅、功勳卓著的企業進入新時代。同時,我國軍用、民用船舶工業更是煥發新生機,駛入新軌道。
1950年10月1日,船舶工業局在上海成立,標誌著中國船舶工業***次有了全國統一的領導機構;1951年,國內自行設計的***艘機動漁船“五一”號在青島漁船修造廠建成;1954年7月,新中國成立後自行設計、建造、檢驗的***艘大型長江客貨船“民眾”號(後改名“東方紅31”號)建成,我國造船工業逐漸穩定下來。
1955年10月,***機械工業部部長黃敬在一機部廠長會議上指出,造船工業的方針是“以軍為主,以軍帶民”,確立了軍用船艇的主要地位;1956年1月,***領導人在陳毅陪同下,視察了江南造船廠正在建造中的我國***艘中型魚雷潛艇;同年8月1日,交通部在北京正式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局標誌著新中國船檢事業承載著實現中國航運獨立主權的使命登上曆史舞台。
1960年,中央要求國防工業“3年突破***,5年基本形成體係,8年獨立完整”;對海軍建設提出“以導彈為主,以潛艇為重點”的方針和近期建設目標,並確定船舶工業按“三區兩線”布局的8年建設規模;
1962年12月,大連造船廠為交通部遠洋運輸局建造的我國自行建造自己擁有的***艘萬噸級遠洋貨船 “躍進”號竣工交付,但次年發生沉船事故;1965年3月,中央專委第十一次會議批準,核動力潛艇研製工程重新上馬;
1971年12月,中國自行研製的***艘導彈驅逐艦交付使用;1973年8月1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將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編入海軍戰鬥序列,標誌著人民海軍進入擁有核潛艇的新階段。
1977年12月,麵對中國造船產量占世界份額仍不足1%的情況,鄧公召見了國防工業各部的部長,分析了船舶工業麵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他說:“中國的船舶要出口,要打進國際市場”;
幾年後,1982年1月,2.7萬噸遠洋散貨船“長城”號在大連造船廠完工交付,這是***艘按國際標準建造的出口船舶,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按照國際標準、適應國際規範、自主設計建造的***艘大型出口船舶,率先叩開了通往國際市場的大門,開創了中國船舶出口的新紀元,中國加速融入國際市場。
1982年5月,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成立;1994年5月,被部隊官兵譽為“中華***艦”、我國自行研製設計生產的新型導彈驅逐艦首艦哈爾濱艦交付海軍;1995年1月,被譽為“神州***塢”的30萬噸船塢在大連造船廠投產;同樣是在1995年,中國首次超過德國,成為繼日本、韓國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造船大國。
進入新世紀,隨著經濟實力的猛增和綜合國力的加強,***對船舶工業的重視程度仍在不斷提升,2006年8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這是中國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首次進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審議範疇,我國的軍用船艇和民用船艇兩條腿都要走得快走得穩。
在海軍軍艦方麵,保持壓倒性優勢的“世界警察”美國、繼承蘇聯絕大部分軍事實力的重工業大國俄羅斯、海上力量發達的日本,都或多或少對地區構成一定威脅,因此我國各個型號的先進軍艦基本都在大規模批量生產,以顯著增強海軍實力,匹配國力,保衛地區安全。
在民船方麵,中國造船企業積極爭奪市場訂單,在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LNG船、工程船等各領域與日韓歐美展開無差異競爭,謀求更多市場份額與盈利空間。
從產業轉移的發展規律看,受勞動力成本、工業製造水平、政府支持等因素影響,從上世紀開始,世界造船中心先後由歐美轉移至日本,由日本轉移至韓國,而後中國崛起,獲得大量低附加值訂單。
2007年,我國全年承接新船訂單突破1億噸大關,超過韓國,躍居全球***,並成為世界造船曆史上***年接單量突破億噸大關的***;2010年,中國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三大造船指標首次躍居世界榜首,達到國人盼望已久的非凡成就。
近十年,進入乐玩彩票記憶範圍,包括航空母艦遼寧艦、山東艦下水,屢破下潛深度紀錄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江南造船廠完全自主研製新型萬噸級驅逐交付艦、中船集團自主設計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等等,我國船舶工業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高精尖領域不斷突破,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目標挺進。
從數據上看,中國在三大指標已穩定多年世界***,今年上半年,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均保持在四成以上,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4.9%、51.0%和45.8%。而世界造船行業的格局呈中日韓三足鼎立之勢,且往中韓兩分天下發展的趨勢愈發明顯。


   

圖片展示

地址:山東省榮成市黃海北路825號(王連街道)

電話:0631-7399333 7686333 7282333

E-mail:hj7681297@126.com

網址:www.xzxhmy.cn 船寶發電機.中國

玉柴機器全國服務熱線:95098

技術支持:創業網絡技術開發工作室

版權所有:榮成船寶發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2021012885號

添加微信好友,詳細了解產品
使用企業微信
“掃一掃”加入群聊
複製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詳細了解產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