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發電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船舶用交流發電機組。
背景技術:
2.船舶電站是船舶上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並對其進行監視、控製、測量、分配和保護的裝置,內部設置有多個發電機。
3.經檢索,現有技術中的專利公開了航海船舶用節能發電機組,包括發電機主體,發電機主體的表麵安裝有固定外殼,且固定外殼的內部設置有石墨層,固定外殼的表麵安裝有導熱銅片,固定外殼的底端安裝有***底座,且***底座的底端固定連接有***伸縮杆,***伸縮杆的底端插設在第二伸縮杆的內部,且第二伸縮杆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第二底座。本實用新型設置有導熱銅片與***伸縮杆,通過導熱銅片可以使發電機主體在工作時產生的熱量散發,通過***伸縮杆可以起到減震的作用,從而通過導熱銅片與***伸縮杆的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發電機主體整體的使用壽命,通過保護罩,可以有效的保護發電機主體,防止發電機主體表麵鏽蝕。
4.其在使用的過程中,若發電區域的底部有水進入,水在底部長時間存留,會影響發電機內部的運行,安全性較低,並且部分發電區域發電機的使用數量不同,不便於組合發電機。
技術實現要素:
5.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減少水在底部長時間存留,安全性較高,便於組合發電機的船舶用交流發電機組。
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船舶用交流發電機組,包括水箱,水箱的頂端左部和頂端右部均連通有進水管,水箱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底板,各進水管的中部均安裝有電控閥門,底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防護箱,防護箱的內壁左端和內壁右端均安裝有移動模組,各移動模組的輸出端均固定連接有橫板,各橫板的另一端均固定連接有定位塊,防護箱的中部固定連接有導向軸,各定位塊的靠近導向軸的一端均設置有讓位槽,各定位塊的前部和右部均固定連接有凸板,左側的凸板和右側的凸板可拆連接,各橫板的頂端均安裝有發電器,每相鄰兩個橫板的相對中間區域均設置有多個套管和支撐軸,各套管均和各對應橫板的相對端固定連接,各支撐軸均和各對應橫板的相對端固定連接,各套管的底部均套裝在各對應支撐軸的上部。
7.優選的,左上側的橫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多個連接柱,各連接柱的頂端均穿過防護箱的頂側壁,防護箱的上側設置有懸臂板,懸臂板的底端和各連接柱的頂端固定連接,懸臂板的底端右部固定連接有吊杆,吊杆的底端固定連接有轉接板,轉接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吊環,吊環的下側設置有多個定位環,各定位環的上部均固定連接有連接繩,各連接繩的頂端均和各對應定位環的相對端固定連接,***上側的連接繩的頂端和吊環的外壁固定連接,各發電器均電連接有輸電線,各輸電線的右端分別穿過各對應定位環的中部。
8.優選的,導向軸的底部設置有浸水傳感器,防護箱的左端安裝有控製麵板,電控閥門、移動模組和浸水傳感器均和控製麵板電連接。
9.優選的,防護箱的頂端安裝有報警器,報警器和控製麵板電連接。
10.優選的,每相鄰兩個凸板通過螺栓連接。
11.優選的,各套管的中部均設置有定位軸,各定位軸均穿過各對應套管和支撐軸的中部,各定位軸的左部和右部均通過螺紋連接有螺母。
12.優選的,連接繩為鐵鏈。
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4.該船舶用交流發電機組,通過在有水進入底板上部時,通過開啟電控閥門,進而使水流入水箱內部,並通過移動模組帶動橫板升降進而調整各發電器的高度,減少水對發電器的影響,並通過移動模組的形式,代替伸縮杆帶動橫板上升的形式,減少水對提升裝置的影響;通過在拆裝多個發電器時,將發電器安裝在橫板上,之後將相應的套管和支撐軸連接,進而便於對多個發電器進行組合,並通過定位塊和凸板連接,進而便於限製住橫板的移動位置,減少發電器歪斜的情況,達到減少水在底部長時間存留,安全性較高,便於組合發電機的效果。
附圖說明
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麵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麵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b處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19.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底板、防護箱、懸臂板和報警器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20.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導向軸、定位塊和凸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21.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橫板、套管、支撐軸和定位軸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22.圖中符號標記說明:
23.1、水箱;2、進水管;3、底板;4、電控閥門;5、防護箱;6、移動模組;7、橫板;8、導向軸;9、定位塊;10、凸板;11、發電器;12、套管;13、支撐軸;14、浸水傳感器;15、連接柱;16、懸臂板;17、吊杆;18、轉接板;19、吊環;20、連接繩;21、定位環;22、輸電線;23、報警器;24、定位軸;25、螺母;26、控製麵板。
具體實施方式
24.為了使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並不用於限定本技術。
25.請參閱圖1
‑
圖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船舶用交流發電機組,包括水箱1,水箱1的頂端左部和頂端右部均連通有進水管2,水箱1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底板3,各進水管2的中部
均安裝有電控閥門4,底板3的頂端固定連接有防護箱5,防護箱5的內壁左端和內壁右端均安裝有移動模組6,各移動模組6的輸出端均固定連接有橫板7,各橫板7的另一端均固定連接有定位塊9,防護箱5的中部固定連接有導向軸8,各定位塊9的靠近導向軸8的一端均設置有讓位槽,各定位塊9的前部和右部均固定連接有凸板10,左側的凸板10和右側的凸板10可拆連接,每相鄰兩個凸板10通過螺栓連接;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便於拆卸和減少占用的空間。
26.各橫板7的頂端均安裝有發電器11,每相鄰兩個橫板7的相對中間區域均設置有四個套管12和支撐軸13,各套管12均和各對應橫板7的相對端固定連接,各支撐軸13均和各對應橫板7的相對端固定連接,各套管12的底部均套裝在各對應支撐軸13的上部,各套管12的中部均設置有定位軸24,各定位軸24均穿過各對應套管12和支撐軸13的中部,各定位軸24的左部和右部均通過螺紋連接有螺母25;通過定位軸24和螺母25固定住套管12和支撐軸13的相對位置,減少套管12和支撐軸13縱向偏斜的情況,左上側的橫板7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四個連接柱15,各連接柱15的頂端均穿過防護箱5的頂側壁,防護箱5的上側設置有懸臂板16,懸臂板16的底端和各連接柱15的頂端固定連接,懸臂板16的底端右部固定連接有吊杆17,吊杆17的底端固定連接有轉接板18,轉接板18的底端固定連接有吊環19,吊環19的下側設置有三個定位環21,各定位環21的上部均固定連接有連接繩20,連接繩20為鐵鏈;通過鐵鏈的強度較高,提高連接繩20的使用壽命。
27.進一步的,各連接繩20的頂端均和各對應定位環21的相對端固定連接,***上側的連接繩20的頂端和吊環19的外壁固定連接,各發電器11均電連接有輸電線22,各輸電線22的右端分別穿過各對應定位環21的中部;通過在調整發電器11高度時,橫板7同時帶動懸臂板16、吊杆17和輸電線22上升,進而減少輸電線22彎折損壞的情況;導向軸8的底部設置有浸水傳感器14,防護箱5的左端安裝有控製麵板26,電控閥門4、移動模組6和浸水傳感器14均和控製麵板26電連接;通過浸水傳感器14感應到水,進而通過控製麵板26自動控製電控閥門4和移動模組6開啟,進而便於自動控製底板3上部的水量,防護箱5的頂端安裝有報警器23,報警器23和控製麵板26電連接;通過在浸水傳感器14感應到水時,發送信號給控製麵板26,控製麵板26發送信號給報警器23,使用者觀察報警器23,進而便於提醒使用者此處有水進入。
28.通過在有水進入底板3上部時,通過開啟電控閥門4,進而使水流入水箱1內部,並通過移動模組6帶動橫板7升降進而調整各發電器11的高度,減少水對發電器11的影響,並通過移動模組6的形式,代替伸縮杆帶動橫板7上升的形式,減少水對提升裝置的影響,通過在拆裝多個發電器11時,將發電器11安裝在橫板7上,之後將相應的套管12和支撐軸13連接,進而便於對多個發電器11進行組合,並通過定位塊9和凸板10連接,進而便於限製住橫板7的移動位置,減少發電器11歪斜的情況,達到減少水在底部長時間存留,安全性較高,便於組合發電機的效果。
29.綜上所述,該船舶用交流發電機組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為,在有水進入底板3上部時,通過開啟電控閥門4,進而使水流入水箱1內部,開啟移動模組6,移動模組6帶動橫板7升降進而調整各發電器11的高度,減少水對發電器11的影響。
30.其中,電控閥門4選用型號為z942y,移動模組6選用型號為fls120,浸水傳感器14選用型號為rs485,報警器23選用型號為jd50
‑
s,控製麵板26選用型號為jz
‑
20,此電控閥門
4、移動模組6、浸水傳感器14、報警器23和控製麵板26均為市麵上直接購買的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設備,在這裏乐玩彩票隻是對其進行使用,並未對其進行結構和功能上的改進,在此乐玩彩票不再詳細贅述。
31.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諸如術語“長度”、“寬度”、“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製。
32.此外,在本技術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33.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製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範圍之內。